2012年8月14日 星期二

小禾養蝶初體驗~無尾鳳蝶養成記

小禾養蝶初體驗~無尾鳳蝶養成記

賴佳淳寫於 2012年8月15日 10:10 
7月28日感謝怡加送小禾六隻毛毛蟲,


養了五天後,右上角那隻瘦小的毛毛蟲是由像鳥糞的幼蟲脫皮變成的。

8/3下午有一隻幼蟲已經悄稍的進入前蛹期,


小禾正睜大眼睛觀察著。

8/4一早起來發現,牠已經變成蛹了,第一個蛹是綠色的。


這時是漂亮的綠色,十天之後蛹上面的蓋子會慢慢變黑,下方則會慢慢變透明。




這三隻毛毛蟲真的很奇怪就喜歡串在一起,尤其是第三隻,我們觀察他爬遍了昆蟲盒上上下下,最後還是選在這個地方。


8/13一早起床發現,二隻蛹羽化成蝴蝶囉~
而且是顏色一模一樣的無尾鳳蝶呢~
令人疑惑的是明明是不同的蛹色,為何會羽化成一模一樣的鳳蝶呢?
原以為是環境色的影響,後來很認真的查網路的結果,
找到一個97年國中的科展有人做這個研究:
談蛹色變!--探討無尾鳳蝶(Papiliodemoleus)與台灣紋白蝶(Pieris canidia)蝶蛹顏色??
研究結果發現~根據本組研究發現-無尾鳳蝶(Papiliodemoleus)與台灣文白蝶(Pieriscanidia)
蝶蛹顏色的決定因子並非環境背景色!無尾鳳蝶(Papiliodemoleus)與台灣文白蝶(Pieriscanidia)
蝶蛹顏色的決定因子為蛹色誘導環境的質地與質感、無尾鳳蝶(Papiliodemoleus)與台灣文白蝶
(Pieriscanidia)蛹色誘導環境的光滑與粗糙程度決定蝶蛹的顏色-即蛹色誘導環境光滑時呈綠色
蝶蛹,蛹色誘導環境粗糙時出現非綠色蝶蛹。

又在環境資訊中心看到:
 雖然化蛹場所的觸感,是決定鳳蝶蛹顏色的主要因素,
但有時光強度、溫度的差異也會造成些許影響,
因此偶爾在同樣的材質上也會形成不同顏色的蛹。

所以…無尾鳳蝶的蛹色成因也是一門不小的學問啊~


在放牠回歸自然之前,再好好的觀察一下吧,仔細看看牠捲曲的口器(吻管),昆蟲的特徵(六隻腳),還有美麗的翅膀。

回歸自然的美麗身影,bye-bye


在養成的過程中,我們看了幾本有關蝴蝶的書,
推薦這本「無尾鳳蝶的生日」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