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年6月14日 星期一

哲豪老師談~教育愛 輔導心

~ 談教育愛  輔導心

故事:無言的一課 

有次一對母女在海灘散步,十八歲的女兒娜娜問起母親:「媽!爸爸為什麼對您這樣依順?」她母親想了一會兒,於是彎下腰,從海灘裡每隻手抓滿一把沙子。她用力緊握一隻手,沙從指縫中漏出去。握得越緊,漏的越多。另一隻手卻鬆鬆地捧住沙子,沙子留在手裡,一點也沒漏掉。娜娜先是驚奇的看著母親,接著就靜靜的說:「我明白了。」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摘自(吳金水)培養身心健康的下一代

省思:真正的教育來自情,發自愛,能身為學生表率,自然也就容易引起他們的認同和仿行,而將師長的經驗、教導、規範不之不覺內化到心靈深處,成為其行為的準繩。

我們這樣的孩子 ?

有些孩子說他笨又好像不笨,事實上,他精靈的很。說他聰明又老是出差錯,不是東搖西晃,掉西忘東,寫個字像畫符,實在難對他多誇讚兩句,只覺得他少根筋,做什麼都不對,老師認為他是教室常規的禍首,同學認為他是害群之馬,他整天生活在責難中,愈來愈沒自信,愈來愈不快樂。 

* 智力正常孩子的學習不良情形,從環境生理心理原因來探索:

(每項因素都有程度上的區別,輔導者宜多觀察,做適切的導引)

一、  環境的因素:

1. 家長教育態度。青鳥症候群:過渡保護,挫折容忍力低。

2.不當的溝通方式:有些溝通方式造成孩子被動的個性,甚或造成叛逆的心態。如:在長期被命令、被威脅、被壓制的口氣下過日子。我們的心情會如何?

二、  生理的因素:

1. 內分泌失衡:暴躁、易怒,根據醫學研究和學童日常吃太多零食有極大相關。

2. 感覺統合失調:易造成好動、坐立難安的情緒。老師如果不了解,就會給孩子貼上「上課不專心」的標籤。如:學生好打架、孤僻不合群、學習困難等情緒負向的行為。

3.中樞神經系統失調:造成智力正常,學習成就低的學習障礙。

三、  心理的因素:

 

 

1. 馬斯洛基本需求未被滿足:被愛、被瞭解、被注意、價值感、安全感的需求未

被滿足,容易造成孩子的負面行為。

2.兒童第二反抗期(10~15歲左右):正常人格的發展階段。

 

樂觀者在任何黑暗中也能見出一線光明;悲觀者即使在萬丈光芒中也會見到多絲陰影

 

* 教師輔導知能和愛的融合運轉策略:

 

1. 經長期觀察若疑似生理因素影響,宜儘早和家長溝通,尋求專業職能治療師協助。

2. 和孩子建立深厚的信賴關係,傾聽孩子的聲音。

3. 間接而淡淡的稱讚往往引來正面的效果。

4. 暗示教育:「比馬龍效果」,讓孩子肯定自我,發揮潛在能力。

5. 腹式呼吸:大約吸氣三秒鐘,吐氣七秒鐘,若孩子緊張時,反覆五、六次之後情

緒就會慢慢穩定下來。(可以趁時加上積極的暗示教育)

6.調整教材內容,實施個別化策略,重拾學習自信。(如階段性作業、編序型功課等)

 

◎ 教育者應培養孩子的自信心,使其能由衷接納、肯定自己,他們在學習與生活必然會蒸蒸日上;反之,如果摧毀他們的信念,傷害其自尊心,如隨便貼上不良標籤,則可能引起及自暴自棄,妄自菲薄。

 

◎ 輔導者是應對方之需而助其發展某種能力,以提升其生活意義與價值。恰如花木原有長成何種草木,開出何類花朵的傾向,而陽光,雨露只是供其成長所需之適量溫度與水分而已,並不強其改變品種或花態。

 

※【發揮創意教孩子】 輔導個案分享

 

教育要從走路、吃飯、開門、關門、說話、穿衣等

生活實務中,透過良好的身教做起,才會有效。

 

※ 【談孩子自我肯定】 低成就兒童輔導

 

     環境、生理、心理因素影響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關愛孩子、信賴孩子、給予肯定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我們可愛的孩子!

羅曼羅蘭說過:「人生對於一個不平凡的人來說,是一場永無休止的奮鬥。」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